柏林赫塔1718赛季:传统豪门的挣扎与复兴之路
在2017-2018赛季的德甲联赛中,柏林赫塔这支拥有悠久历史的俱乐部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作为德国首都的代表性球队,赫塔在当赛季以第10名的成绩结束了征程,虽然未能复制前一赛季第6名的辉煌,但球队在战术革新、年轻球员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文将全面回顾柏林赫塔2017-2018赛季的表现,从球队整体表现到关键球员分析,从战术体系到转会策略,展现这支"老妇人"球队如何在德甲激烈的竞争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赛季概述:稳定中寻求突破
2017-2018赛季对柏林赫塔而言是一个过渡与调整的年份。在前任主帅帕尔·达代离任后,俱乐部任命了德国本土教练克里斯蒂安·菲尔执掌教鞭。菲尔此前曾执教过纽伦堡、德累斯顿迪纳摩等队,虽然缺乏顶级联赛经验,但以善于培养年轻球员著称。这一任命显示了赫塔管理层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路。
当赛季德甲竞争异常激烈,拜仁慕尼黑以27分的巨大优势夺冠,而柏林赫塔最终以10胜13平11负积43分的成绩排名第10。相比2016-2017赛季的第6名有所退步,但考虑到球队处于战术转型期,这一成绩尚可接受。赫塔的主场表现略显挣扎,仅取得4胜5平8负,而客场反而拿下6胜8平3负的不俗战绩。这种"客场龙、主场虫"的现象成为当赛季一个有趣的特点。
球队在攻防两端的数据反映了其稳守反击的风格:34轮联赛打进43球,失球48个,净胜球为-5。进攻火力不足成为制约球队排名提升的关键因素,场均1.26个进球仅排在德甲倒数第5。然而防守端表现相对稳固,场均失1.41球位列中游。这种攻弱守强的特点贯穿了整个赛季。
在德国杯赛场,赫塔表现中规中矩,闯入16强后被后来夺冠的法兰克福淘汰。欧联杯资格赛的失利让球队得以专注于国内联赛,某种程度上也为年轻球员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柏林赫塔当赛季面对强队时屡有惊艳表现:主场0-0逼平最终冠军拜仁慕尼黑,客场3-3战平沃尔夫斯堡,这些比赛展现了球队的战斗精神和战术执行力。特别是在对阵拜仁的比赛中,赫塔严密的防守组织让拥有莱万多夫斯基、罗本等球星的拜仁攻击线无功而返,这场平局也终结了拜仁各项赛事14连胜的纪录。
关键球员:老将领衔与新星崛起
伊比舍维奇:锋线支柱与精神领袖
波黑前锋伊比舍维奇当赛季继续扮演球队进攻核心角色,尽管已33岁高龄,仍以12个联赛进球成为队内最佳射手。他的进球数占全队总进球数的28%,这一比例在德甲所有球队中名列前茅。伊比舍维奇不仅贡献进球,还以丰富的经验带动年轻队友成长,他在禁区内的冷静处理和领导才能成为赫塔在困难时刻的重要依靠。
达里达:中场发动机
捷克国脚达里达是中场不可或缺的存在,当赛季贡献5球7助攻,传球成功率高达83%。他的技术细腻、视野开阔,是球队由守转攻的关键枢纽。达里达与队长卢斯滕贝格尔组成的双后腰,为后防线提供了坚实保护,同时也为边路插上创造了条件。
普拉滕哈特:定位球专家
左边后卫普拉滕哈特当赛季打入3个直接任意球,这一数据在德甲所有后卫中排名第一。他的精准传中和角球成为赫塔重要的进攻武器,为球队创造了大量得分机会。防守端,普拉滕哈特场均2.3次抢断和1.8次拦截的表现也相当稳健。
年轻球员的突破
当赛季,20岁的中场新星阿内·迈尔开始崭露头角,获得15次联赛出场机会。这位德国U21国脚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和比赛阅读能力,被视为赫塔青训体系的最新佳作。22岁的右边锋卡卢也逐步确立主力位置,他的速度和突破为球队进攻增添了变数。
门将位置竞争
老将亚尔斯坦与年轻门将克拉夫特形成了良性竞争。亚尔斯坦凭借稳定表现占据主力位置,完成了8场零封,但克拉夫特在德国杯中的出色发挥也让人看到赫塔门将位置的未来希望。
战术体系:稳守反击的得与失
克里斯蒂安·菲尔教练为柏林赫塔打造了一套基于4-2-3-1阵型的稳守反击体系,这一战术既延续了德国足球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双后腰的设置确保了防守稳固性,而前场四人组则被赋予更多自由发挥空间。
防守组织
赫塔当赛季的防守表现出色,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严谨的防守体系。球队通常采用中位防守,保持紧凑的4-4-2防守阵型,限制对手在中路的渗透。两名后腰卢斯滕贝格尔和达里达的防守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保护后卫线身前区域。中卫组合朗坎普和雷基克配合默契,前者擅长争顶和解围,后者则以出色的位置感和预判能力著称。
数据显示,赫塔当赛季场均拦截12.3次(德甲第6)、抢断16.8次(第8)、解围20.5次(第5),这些数据印证了球队防守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面对拜仁、多特等强队时,赫塔的密集防守往往能让对手无功而返。
进攻套路
进攻端,赫塔主要依靠快速反击和定位球两大武器。由于中场控制力不足(场均控球率仅48.3%,排名德甲第13),球队很少通过长时间控球组织进攻。边路突破后的传中是主要进攻手段,当赛季赫塔通过边路传中打进11球,占总进球数的26%。
定位球是另一重要得分方式,全队通过角球和任意球配合打入8球,占总进球数的19%。普拉滕哈特和达里达的精准脚法,配合伊比舍维奇等高点,构成了极具威胁的定位球战术。
战术局限性
这套战术体系也存在明显短板。进攻手段相对单一,过于依赖边路传中和定位球,一旦对手针对性布防,赫塔往往破门乏术。中场控制力不足导致球队在需要主动进攻时往往办法不多,这也是赫塔主场成绩反而不如客场的原因——在主场球迷期待下,球队被迫更多控球进攻,反而失去了反击的锐利度。
菲尔教练在赛季中后期尝试过变阵3-5-2以增强中场控制,但由于球员适应性问题和训练时间不足,效果并不理想。最终球队还是回归到熟悉的4-2-3-1体系,依靠防守稳定性和高效反击拿分。
经典战役:顽强斗志的缩影
主场0-0逼平拜仁慕尼黑
2018年3月,柏林赫塔在主场迎战如日中天的拜仁慕尼黑,后者此前已取得各项赛事14连胜。面对实力明显高出一筹的对手,菲尔教练制定了极为务实的防守策略:放弃控球(全场控球率仅32%),压缩后场空间,限制莱万多夫斯基和罗本的发挥。
整场比赛赫塔球员展现了极高的战术纪律性,全员退守形成两道严密防线。门将亚尔斯坦高接抵挡完成6次关键扑救,队长卢斯滕贝格尔在中场的拦截和调度也极为出色。最终0-0的比分不仅终结了拜仁的连胜势头,也展现了赫塔在面对强队时的坚韧品质。
客场3-3战平沃尔夫斯堡
2017年11月,赫塔客场挑战沃尔夫斯堡的比赛堪称当赛季最精彩的进球大战之一。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赫塔凭借伊比舍维奇的梅开二度和达里达的进球一度3-1反超。虽然最终被对手连追两球扳平,但这场比赛充分展现了赫塔反击的高效率——全场仅4次射正就打入3球。
主场1-0小胜沙尔克04
这场胜利是赫塔当赛季为数不多战胜强队的案例。全场唯一进球来自普拉滕哈特的直接任意球,而球队随后顶住了沙尔克的疯狂反扑。这场胜利展示了赫塔在关键比赛中的专注力和执行力。
客场2-1逆转门兴格拉德巴赫
在0-1落后的不利局面下,赫塔在下半场由替补登场的小将迈尔和伊比舍维奇连入两球完成逆转。这场比赛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菲尔教练的临场调整,他在第60分钟同时换上两名攻击手的冒险决定最终收到奇效。
这些经典战役共同构成了柏林赫塔2017-2018赛季的缩影:或许缺乏统治力,但从不缺少斗志;或许技术不够细腻,但战术执行坚决;或许难以持续赢球,但永远让对手不敢轻视。
俱乐部文化与社区影响
柏林赫塔在德语中被称为"Die Alte Dame"(老妇人),这一昵称既反映了俱乐部的悠久历史,也体现了其在德国足坛的特殊地位。成立于1892年的赫塔是德国足球的创始成员之一,曾两次夺得德国冠军(1930-1931),并长期在德甲保持竞争力。
多元包容的俱乐部文化
作为首都球队,柏林赫塔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示人。俱乐部积极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球员和球迷,成为多元柏林的一面镜子。当赛季,队内拥有来自15个不同国家的球员,这种国际化阵容在德甲中颇为典型。
赫塔还以培养年轻球员著称,青训体系在德国享有盛誉。2017-2018赛季,共有5名自家青训产品进入一线队阵容,这一数字在德甲排名前列。俱乐部对年轻球员的信任和培养,既符合现代足球发展趋势,也赢得了柏林当地社区的尊重。
社区参与与社会责任
柏林赫塔深知自己作为首都球队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类社区活动。当赛季,俱乐部组织了数十次足球诊所、学校访问和慈善活动,特别关注柏林贫困社区的青少年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赫塔主场奥林匹克体育场在非比赛日也经常举办各类社区活动,真正成为了柏林市民的公共空间。这种深度的社区融入,使赫塔在商业化日益浓厚的现代足球中保持了难得的亲民形象。
球迷文化
赫塔拥有德甲最忠实的球迷群体之一,尽管成绩起伏,但平均上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当赛季主场比赛平均吸引超过5万名观众,这一数字在德甲排名中游,但考虑到柏林复杂的足球市场环境(柏林还有联合等其他职业俱乐部),实属不易。
赫塔球迷以热情但不极端著称,他们既能在球队表现不佳时保持耐心,也从不吝啬对精彩表现的赞美。这种理性的球迷文化,与柏林这座城市的气质高度契合。
转会策略与财政状况
2017-2018赛季,柏林赫塔在转会市场上采取了相对谨慎的策略,既没有大手笔引援,也避免了核心球员的流失。这种平衡的转会政策,反映了俱乐部在竞技追求和财政健康之间的审慎权衡。
关键引援
当赛季最重要的引援是从奥地利维也纳签下中卫雷基克,这位荷兰裔球员迅速成为后防中坚,与朗坎普组成了可靠的搭档。另一笔值得关注的交易是从斯图加特租借边锋埃斯魏因,尽管因伤病影响出场时间有限,但他仍贡献了3个进球和2次助攻。
从二队提拔的年轻中场迈尔也成为意外之喜,这位20岁的小将凭借在训练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一线队机会,并逐渐成长为轮换阵容的重要一员。
离队球员
当赛季赫塔没有重要球员离队,最大损失或许是替补前锋席贝尔转会至科隆。这位高中锋虽然在赫塔机会有限,但作为战术变化的重要棋子,他的离开还是削弱了球队的阵容深度。
财政健康
根据公开资料,柏林赫塔2017-2018赛季的财政状况相对健康,没有出现严重亏损。俱乐部采取务实经营策略,工资帽控制在营收的50%左右,远低于许多德甲竞争对手。
这种财政审慎使赫塔避免了德甲常见的财务风险,但也限制了球队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当赛季球队总薪资约为6000万欧元,仅为拜仁的1/5左右,这种巨大的财政差距直接反映在联赛排名上。
青训投入
值得肯定的是,赫塔将相当一部分资源投入青训体系建设。俱乐部拥有德国足协认证的顶级青训中心,每年培养出不少优秀苗子。这种长期投资或许短期内难以见效,但对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与展望: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之道
2017-2018赛季对柏林赫塔而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年份。第10名的联赛排名虽然不及前一赛季的第6名亮眼,但在战术转型和阵容更新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已属不易。更重要的是,球队在保持传统防守韧性的开始尝试更具现代感的比赛方式,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赛季亮点
待改进领域
未来展望
从长远看,柏林赫塔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保持德国足球重视纪律和防守的传统美德;也需要融入更多现代足球的控球和压迫元素,以吸引新一代球迷。
财政上,俱乐部需要继续坚持理性投资策略,避免陷入"烧钱竞赛"。可以进一步挖掘柏林巨大的市场潜力,提高商业收入,为球队建设提供更多资源。
青训依然是赫塔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加大对本地年轻球员的培养力度,既符合俱乐部的传统身份,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选。
2017-2018赛季或许不会被铭记为柏林赫塔最辉煌的年份,但它确实代表了这支首都球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正如俱乐部格言"HaHoHe"(柏林方言"赫塔"的发音)所象征的那样,团结、坚韧和乐观的精神将继续引领这支"老妇人"球队在德甲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